健康产业学院召开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论证会
为落实“健康筑基育人为本”培养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方案论证维度、提升人才培养精准度,10月17日下午健康产业学院召开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特邀两位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领域资深专家到场指导,健康产业学院院长刘玉和、副院长边立新、教学秘书宋佳伦、健管教研室主任孔赛男参会,由副院长边立新主持会议。


边立新副院长对参会专家表示欢迎与感谢,她提到当前全民健康需求不断升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已成健康产业发展核心板块,这对学院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现有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已为行业输送不少基础服务人才,但面对智慧健康工具应用、个性化健康方案制定等新场景,人才在实践能力和专业适配度上还有提升空间。此次修订培养方案,就是要搭建契合市场需求的培养体系,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培育兼具专业能力与服务意识的健康管理人才,为领域发展提供支持。
本次论证会特邀的两位专家分别是:

杨淑娟教授
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研室主任。

王昕晔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春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学院教研室主任。
孔赛男老师向专家汇报方案详情,她以健康中国战略、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从方案逻辑、教学模块、落地路径三方面设计,梳理了专业教学的优势与不足,结合社区健康、慢病管理等岗位需求明确优化方向,强调适配市场的培养体系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汇报中她还讲解了方案架构、课程与实践模块的调整思路及与岗位的适配性,表示方案将分阶段推进改革,为行业输送实用人才,助力专业与行业深度融合。
两位专家在认真听取汇报后,结合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区域健康服务产业现状、行业岗位能力规范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对方案展开全面论证,形成四方面核心意见:
高度认可方案核心逻辑
专家们一致认为方案要以“锚定行业需求、贴合学院办学定位”为核心,紧密对接智慧健康、社区健康管理等领域发展新趋势,整体框架符合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规律。这对专业教学基础的梳理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扎实到位,为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精准提出优化聚焦点
专家们围绕方案落地细节,专家建议教学模块要进一步加强“智慧健康技术应用”与“个性化服务能力”的衔接,课程体系重构聚焦健康管理师、慢病干预专员等岗位核心能力,确保教学内容既覆盖专业基础,又能匹配行业实战需求。
深入研讨关键落地环节
专家们针对方案推进中的重点问题,专家团队围绕“如何依托区域医疗资源强化校企实践协同”“怎样优化健康服务场景化教学设计”“如何保障课程内容与行业最新标准同步”等关键环节展开研讨,结合自身经验分享实施思路,为方案实施中的难点提供解决办法。
明确后续完善方向
专家们强调方案要进一步细化分阶段实施步骤,建议结合区域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健康管理机构等资源特点,优化实践教学安排;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跟进健康产业政策与岗位标准变化,确保方案在稳定推进中兼具灵活性,为方案完善提供指引。
听完专家意见后,刘玉和院长代表学院再次感谢两位专家,他表示这次论证会精准聚焦健康服务与管理行业发展痛点与人才培养核心,专家从岗位能力需求、教学模块适配性等维度给出的指导,不仅让学院明确了方案优化的突破口,还解决了此前在课程更新、实践落地等方面的困惑,为方案提质提供了关键支撑。接下来学院会马上组建专班,逐条梳理专家意见,把建议转化为可落地的修改细则;针对方案核心模块,明确各调整环节的负责人与完成时限,通过挂图作战、倒排进度,确保修改工作高效推进,全力打造高质量方案终稿。刘玉和院长最后强调,学院会以这次论证会为新起点,把健康管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打造成符合高等教育规律、贴合行业实战需求的精品方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精准度,为健康管理领域培育更多实干型专业人才,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此次论证会的圆满结束,标志着健康产业学院在构建适配健康中国战略、贴合行业实战需求的专业培养体系,精准提升健康管理人才培育质效,推动专业建设与健康服务产业深度协同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扎实且关键的一步。
初审:黄莹
复审:葛万权
